感冒咳嗽怎么辦
咳嗽是一種保護性的反射動作,有清掃呼吸道分泌物,促進氣管暢通的作用。所以單用止咳藥來制止咳嗽顯然是不對的,而應對癥消炎止咳。有些肺炎病兒,病情好轉時咳嗽反見增多,這是因為呼吸道內稀薄的分泌物需要通過咳嗽反射來清除的緣故。鎮咳藥則抑制咳嗽反射,阻止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可引起痰液堵塞,因此,小兒咳嗽時應盡量不服用鎮咳藥,而應服用使痰液稀釋后容易排出單純的藥物,如甘草合劑、鮮竹瀝、富露施、熊膽川貝液等。另外,還可進行超聲霧化吸入,濕化痰液,以利于排痰。
若小兒咳嗽為干咳、無痰,可服用鎮咳藥。如突然發生嗆咳,則往往說明有異物進入呼吸道,這時可以試探性地鼓勵咳嗽,通過咳嗽反射將異物排出體外,但不可過份強求,以免發生氣管堵塞。對于慢性咽炎的長期刺激形成的習慣性咳嗽,應在炎癥消除后,通過加強自我意識控制而逐步減少咳嗽。有的慢性咳嗽是由于小兒氣道對某些因素過敏而引起,治療效果往往不好,需到醫院進行系統診斷治療。
預防咳嗽有方法
絕大部分咳嗽是由呼吸道疾病引起的,因此預防呼吸道疾病是防止咳嗽的關鍵。首先要加強鍛煉,多進行戶外活動,提高機體抗病能力。氣候轉變時及時增減衣服,防止過冷或過熱。減少帶小兒去擁擠的公共場所的機會,以避免感染。居住房間要經常開窗,流通新鮮空氣。及時接受預防注射,減少傳染病發生。
肺炎和感冒的差別
小兒肺炎起病急、病情重、進展快,是威脅小兒健康乃至生命的疾病。但在發病初期有時與小兒感冒的癥狀相似,容易混淆。如何判斷孩子的感冒是否發展為肺炎了呢?
感冒時由于孩子的肺部未受影響,因此,呼吸的次數和頻率是正常的,而當肺部發生感染時,由于炎癥累積下呼吸道和肺組織,使肺的通氣換氣功能發生障礙,會出現代償性的呼吸增快以供給體內所需的氧氣。因此,通過數呼吸次數和頻率可以判斷孩子的感冒是否加重發展成肺炎。正常的呼吸次數隨小兒的年齡增長而減少,在2個月以上的嬰兒,即使感冒發高熱,呼吸次數也應少于50次/分,如果是肺炎即使是在早期,呼吸次數也會增快,大于等于50次/分。
另外,肺部感染時,肺的彈性減弱、順應性差,除常出現代償性的呼吸增快外,還表現為用力呼吸以供給體內所需的氧氣,如吸氣時胸部肋間的向下凹陷。
小兒感冒時,一般精神狀態較好,能玩,飲食、睡眠基本正常。小兒感冒也發熱,達到38.5℃左右,并持續時間較短,用退熱藥效果也較明顯。小兒患肺炎時,精神狀態不佳,不吃東西,常煩躁、哭鬧不安,或昏睡,多睡易醒,愛哭鬧,夜里呼吸困難加重。在孩子安靜或睡著時在其脊柱兩側胸壁仔細傾聽,有時不用聽診器也能聽到“呼嚕”“呼嚕”般的痰鳴音。這是肺部發炎的重要體征。
如果出現其中大部分情況,即應懷疑小兒得了肺炎,應及早到醫院就醫。
有些小兒開始是因感冒發熱,家長并不在意,到發熱持續不退,病情加重才去醫院。那么肺炎是高熱“燒出來”的嗎?其實,發熱對肺并沒有直接的損害。病兒開始是鼻咽喉部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未及時有效地治療,病毒細菌便侵犯到下呼吸道――肺部,造成肺炎。發熱是感染未得到控制的表現,肺炎是感染的結果。所以,當小孩子感冒發熱持續不退時,家長不能只滿足于給吃幾片退熱藥,把體溫“壓”下去就算了,還應及時使用去除病因的抗病原微生物類藥物,真正防止肺炎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