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把學步車視為照顧寶寶的好幫手,但是一旦忙起來,往往就忘記了寶寶還坐在學步車中,因此很容易發生意外。那么,學步車究竟還能不能用?在使用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現在,本刊就特別針對學步車的5大疑問,請專家們分別給出指導性的建議。
Q1:學步車的適用性如何?
一般來說,凡是不足5個月的嬰兒,都不建議使用學步車。首先,必須盡量保證空間的安全性,其次就是嬰兒已經滿8個月大,而且其腳部、背部的支撐能力發育良好,在不影響骨骼發育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使用學步車。
7~8個月之后,嬰兒已經可以坐得很穩,多半不愿意長時間躺在床上。如果能將乘坐學步車的時間控制在5~10分鐘,那么對于嬰兒的生理發展并無大礙。
不過,從小兒骨科的角度來看,并不建議使用學步車。如果一定要使用,則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頭部支撐力已足夠、能夠獨立坐起和腰椎可以挺直、自己能扶著物品走路。即便這3個條件都得到滿足,也不能將嬰兒長時間置于學步車中。
Q2:使用學步車可能造成什么影響?
嬰兒的肌肉是從中心往周邊發展,假如在肌肉發育尚未完全時就乘坐學步車,那么背部支撐能力不足就可能導致脊椎彎曲。如果長期使用的話,還可能影響到腿部大小肌肉的發展。因為嬰兒在學步車上總是踮著腳尖行走,腳掌肌肉使用不平均,腳趾間的小肌肉容易使用過度。而當他奮力往前滑行時,大腿肌肉會被嚴重壓迫,不利于腿腳肌肉發展。
從統計資料來看,過早使用學步車的確會影響嬰兒骨骼和肌肉發育:
歪頭。在4~5個月大時,嬰兒頸部肌肉還不夠強壯,使用學步車容易造成頭歪向一邊。
出現駝背。在5~6個月大時,軀干和胸腰椎肌肉還不夠強壯,此時使用學步車容易駝背。
內(外)八字腳、膝內(外)翻。在6~7個月大時,手腳尚未完全協調。雖然嬰兒偶爾也會蹬腿,但容易讓學步車往后走。如果嬰兒先天就有內(外)八字腳、膝內(外)翻癥狀,那么情況將更為嚴重。
O型腿。一旦過早使用學步車,那么跨坐的姿勢容易使壓力累積在大腿內側,進而出現O型腿。
Q3:學步車真能加快學走路的進度嗎?
根據嬰兒生理發展來看,其實并不需要外力輔助就能學會走路。只要多爬,自然就能邁步走路。爬行不但可以刺激手腿肌肉發展,也能刺激腦部前庭發育,進一步促進眼、手和腿間的協調。而學步車是否能夠幫助提升學走路的進度,其實與嬰兒自身有很大的關系。如果嬰兒因為學步車而強化了走路動機,那么多少會有所幫助。但是,如果嬰兒習慣了學步車的感覺,在獨立行走無法準確用力的話,那么一旦脫離學步車,反而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學會獨立行走。
Q4:學步車的安全性怎么樣?
學步車設有容易滑動的輪子,而幼小的嬰兒又難以準確控制速度,因此容易出現意外。一旦決定使用學步車,請務必先落實好以下5點安全措施:樓梯有柵欄圍堵、地面沒有會燙傷嬰兒的危險物品、桌角已經包裹好、桌面沒有鋪蓋桌布、嬰兒在照顧者的視線范圍之內。
Q5:選擇學步車有哪些注意事項?
1、要挑選重心較穩的學步車,避免乘坐時發生傾倒危險。
2、注意學步車的桌面材質,因為嬰兒可能會啃咬。
3、坐墊可以調整。學步車容易讓嬰兒踮著腳走路,如果擔心嬰兒亂走動而將椅墊調高,反而更容易刺激他踮腳走路。因此,將坐墊調整至嬰兒的腳掌能夠平貼地面,才是正確的使用方式。
椅座可以定點旋轉。嬰兒喜歡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事物,所以選擇學步車不一定非要有輪子,但是座椅最好能360°旋轉,以滿足嬰兒喜歡觀察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