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些新手爸媽對小兒腦癱并沒有多少了解,加上腦癱兒初期的表現也不會非常明顯,這就導致腦癱兒容易被家長們忽視。那么,腦癱兒都有哪些癥狀呢?
3個月以內的腦癱兒預兆:眼睛不追眼前的東西、拇指內收、手緊握拳、腦袋不穩定、喜左右搖動、脖子不能豎直、頭總是偏向一側、全身發硬等。
4-5個月內的腦癱兒預兆:不注意看人、不具備靈活的眼神、表情比較呆板、大人逗時沒反應、身體變硬、不會翻身、身體姿勢總是不對稱等。
6-7個月內的腦癱兒預兆:手、口、眼的動作不具備協調性、手抓東西不能持久、姿勢不對稱、坐不穩、頭背屈、手握拳、肩后伸等。
8-12個月內的腦癱兒癥狀:不會翻身、一只手抓握東西、手腳笨拙、無法獨坐、站立時用腳尖、不會邁步、不會扶持站立、流口水情況仍然嚴重等。
在養娃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寶寶長期有智力、語言以及運動等方面的障礙,并帶寶寶去醫院確診得了腦癱,不要過度喪氣和悲觀,采取適當的方式配合醫生治療腦癱才是關鍵。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說說治療腦癱的方法。
第一,采用理學方法治療
理學治療是一種通過利用人體生理對物理刺激作出的反應來治療某種疾病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常見可用來治療腦癱兒的理學療法有水療、電針、冷熱敷等方式,這些方式可以調節腦癱兒的生理機能。
第二,采用矯形器具
通過一些具有矯形的支具來訓練腦癱兒患者。比如使用足踝矯形器具治療足后跟無法落地、踝關節不穩定、以及扁平足等癥狀。
第三,配合運動治療方法
對腦癱患兒進行針對性強的運動訓練,比如精細運動、協調性訓練運動等。
小兒腦癱屬于致畸性疾病,病情復雜,治療更復雜,更關鍵的是家長和孩子都要受到身心的折磨。因此,很多家長不希望自家的寶寶患上這個病。那么,新生兒如何排除腦癱呢?
新生兒如果患有腦癱,在行為上會有很多癥狀,比如不會吸允乳頭、不吃奶、吃奶無力、吸奶容易疲勞、過分安靜、哭鬧持續時間長、哭鬧聲音小、全身松軟、看起來沒力氣、自發運動過少、全身僵硬、頻繁從襁褓竄出、頭總是偏向一頭、容易受驚、尖叫、煩躁等。
如果新生兒沒有上面這些癥狀,則可以排除患有腦癱的情況。但有些患有腦癱的新生兒早期癥狀并不明顯,需要家長多花一些時間觀察,不能太過大意,以免延誤最佳的治療時機。因為對于寶寶來說,無論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腦癱,未及時治療會提高致畸的概率。
辛苦懷胎十個月,好不容易等到孩子出生,最后卻發現寶寶患上了腦癱,這種情況下,任何家長都會覺得心情很沉重。在為寶寶擔心的同時,更多父母總是想盡辦法延長腦癱寶寶的壽命。那么,家長怎么做才能延長腦癱兒的壽命呢?
第一,把握最佳的治療時機
在寶寶出生早期要多注意寶寶的表現,如果被確診為腦癱患者,應該盡早讓寶寶開始接受治療,及時把握最佳治療時機,這樣不僅能讓寶寶少受腦癱的危害,還能更快將寶寶治好。
第二,要有足夠的耐心
治療腦癱兒不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還需要家長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并保證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切忌帶有焦躁、急迫的心情去指導患兒,而應該多給寶寶正確的示范和鼓勵。
第三,多關心寶寶的心情
在指導寶寶的過程中,多和寶寶交流溝通,并觀察寶寶的心情,在寶寶有進步時給以對方獎勵,再寶寶心煩時給以對方鼓勵。
第四,訓練不能操之過急
每次訓練的時間不能過長,家長要知道,訓練應該是循序漸進的,而且要豐富訓練的花樣,讓寶寶對訓練更有興趣。
不少家長從身邊朋友、電視、新聞上可能都有看過新生兒患腦癱的案例,小兒腦癱是無數家庭噩夢的開始。而腦癱兒的出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出生前、出生時以及出生早期等,想要預防新生兒患腦癱的概率,可以從寶寶出生前、出生時以及出生后做好預防措施。具體如下:
第一,做好寶寶出生前的預防
1、產前定期做檢查,尤其是孕早期,要做好圍產期保健,預防胎兒出現先天性疾病;
2、飲食規律,保證孕期營養的攝入,飲食盡量清淡,少吃油炸食物等;
3、戒掉不良嗜好,比如喝酒、抽煙、亂用麻醉劑和鎮靜劑等;
4、預防感染,比如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盡量不養寵物。
第二,做好寶寶出生時的預防
很多寶寶一出生就患上腦癱,有一部分是孕婦分娩時引起的胎兒窒息、顱內出血這兩種原因造成的。因此,在生產時,孕婦要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分娩前的工作,醫護人員也要將分娩的各個環境處理好,避免出現難產等情況出現。
第三,做好寶寶出生后的護理
在寶寶出生一個月內,要尤其注意新生兒的護理、喂養,避免出現新生兒顱內感染或腦外傷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