臀位的成因和危害都有哪些?
3.并合癥多
臀位兒自然娩出的機會少,大多需助產人員用力將其牽出,因此,在助產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胎兒肢體骨折、頸椎脫位、脊髓損傷、臀叢神經損傷、頭顱骨折、顱內出血、新生兒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合癥。
矯正方法
懷孕7個月以上發現臀位時,大可不必驚慌,因為此階段,胎兒小,羊水多,胎兒如同一個小皮球樣,在羊水里漂來滾去,胎位隨時都在變化。
在妊娠7個半月時胎兒仍取臀位時,應遵照醫囑,爭取在分娩前將胎位糾正成頭位。
常用的矯正胎位的方法有三種:
1.胸膝臥立:在床上進行,做時解開腹帶,使腹部不受束縛并排空小便。胸部貼在床上,雙膝及小腿也貼在床上,兩腿分開,小腿與大腿呈90度直角,從5分鐘開始,逐步加長至10~15分鐘,每天早晚各做1次,做完后靜靜地側著身子躺在床上休息。
胸膝臥位糾正胎位的方法不適宜血壓高、有心臟病的孕婦。胸膝臥位2周左右,胎兒仍未轉成頭位時,可采用針刺至陰穴轉轉。
2.針刺至陰穴:適用于腹壁緊張度適中者效果理想;多是由于腹壁過度緊張或松弛,羊水量過少,胎臀已固定于盆腔者。因子宮畸形,骨盆狹窄或胎兒本身所引起的胎位不正,針灸治療不夠理想,應該用其它方法治療。
3.外倒轉術:就是醫生用手經孕婦腹壁將胎頭推向骨盆,胎臀推向宮底,使呈頭位的操作。術前應先做B超,了解胎兒發育是否正常,有無臍帶繞頸,胎盤位置,有無胎盤早剝及羊水量多少等。若發現胎兒發育異常、有臍帶繞頸、前置胎盤、羊水過少等情況,則不宜行外倒轉術。
經外倒轉術胎位變成頭位后,立即用腹帶包扎腹部,以防胎兒再轉成臀位。外倒轉術后,醫生會觀察胎兒胎心率,若正常則可回家。孕婦回家后,要認真自我監護胎兒——自數胎動。每日至少數三個小時(早晨、中午、晚上)。若發現胎動極為活躍或胎動減少或變弱,要馬上就醫。如果這些方法都不管用,或有不宜經陰道分娩的情況,應果斷選擇刮宮產術。